浏览数量:1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6-28 来源:本站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由于天气湿热,利于细菌的繁殖,结膜炎在这个季节更易发生。
结膜炎
结膜炎症性疾病根据病情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根据病因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等;根据结膜的病变特点,可分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及假膜性结膜炎等。
病因:结膜炎的病因可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①感染性: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②非感染性:以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最常见,外界的理化因素,如光、各种化学物质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治疗:1.局部治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滴眼剂。根据病原学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2.全身治疗。对于严重的结膜炎,如淋球菌性结膜炎等,需结合全身用药治疗。
预防:结膜炎多是接触传染,故应提倡勤洗手,避免随意揉眼。提倡流水洗脸,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与他人分开,并经常清洗消毒。对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更不允许到公共游泳区游泳。如果一眼患结膜炎,必须告诉病人保护健眼不受感染。凡工作环境多风、尘烟等刺激者,应改善环境和戴保护眼镜,以防引起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病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1969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
潜伏期: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3天。
临床表现: 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治疗原则: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病无疗效。
预防措施:
1.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早期发现病人,对病人采取隔离,防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是极其重要的。隔离期至少7~10日。
3.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
4.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夏至时节宜多吃清暑祛湿的食物,以免人体积聚过多湿热,可以多吃薏米、茨实、扁豆、丝瓜、苦瓜、芹菜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室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清早或者晚上,最好不要长时间日照。室内空调温度也不宜调得太低,这样能避免人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出现感冒或者是空调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