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8 作者:翟羽佳 发布时间: 2019-12-27 来源:本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本学期,我园社会教研组组长俞茜老师携组员以现场授课、观摩和集中研讨的方式,围绕园本课程“亲·自然”开展了本学期社会教研活动。
《秋分——丰收的节气》
俞茜老师结合丰收节活动,组织了中班社会活动《秋分——丰收的节气》。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一看”,从图片和视频中理解“丰收”的含义,知道每年的秋分是“丰收节”,并能够说出在秋分节气中丰收的农作物和其用途。在“尝一尝”中感受“丰收节”里热闹的气氛和庆丰收的喜悦之情,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进而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好东西要分享》
滕琦老师结合霜降节气中吃柿子的习俗,组织了中班社会活动《好东西要分享》。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与同伴分享玩具知道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理解分享的意义。在与同伴和老师分享美味的柿子时,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与别人分享的经历和感受,感受分享的快乐情绪,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
《不怕冷的人》
王旭老师在大雪节气来临时组织了小班社会活动《不怕冷的人》。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课件,了解社会上的清洁工、交警、送奶工等都是“不怕冷的人”,知道有许多人在冬天仍在工作和学习,愿意做到冬天不怕冷,坚持参加户外锻炼,上学不迟到。积极向冬天里工作的人学习,具有不畏严寒的意志品质。
《包饺子》
林瑶老师在冬至节气时给孩子们带来了大班社会活动《包饺子》。活动中孩子们观看了冬至习俗的视频和包饺子的视频,知道过冬至节的习俗,了解冬至节吃饺子习俗的由来,能够仔细观察饺子的形状,学会了正确的包饺子方法。在动手包饺子和品尝饺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冬至节的喜庆氛围,体会与同伴一起包饺子的愉悦情绪。
《冬至美食》
李雯老师在冬至节气时带来了中班社会活动《冬至美食》,孩子们从《冬至为什么吃饺子》、《馄饨的来历》等视频中了解各地冬至的美食及其寓意,知道南京本地冬至时吃的食物,并能够说出自己喜爱的冬至美食和理由。孩子们还在活动现场品尝了美味的鸡汤,孩子们萌发了喜欢品尝冬至美食,对各地的冬至美食感兴趣的情感。
活动结束后,执教老师和观摩老师进行交流,在研讨中发现亮点,提出问题,弥补不足。
相信通过本学期社会组教师们的活动,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们也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将社会教学水平提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