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6-16 来源:本站
理念学习:走进“马赛克式观察与倾听”
孙主任以“马赛克式观察”为理论起点,带领教师重新审视日常教学中的观察方式。强调,教师应摒弃单点判断,用如拼图般细致的方式去倾听幼儿的语言,捕捉他们的动作、眼神和表征,逐步还原其真实的内在状态。这种“慢观察”的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敏感度,也为之后的有效回应打下基础,引导教师从“看到什么”转向“看懂什么”。
观察技巧:明确建构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理论学习之后,教师们进一步聚焦于建构游戏中的观察维度与记录技巧。从材料选择到结构变化,从合作方式到交流内容,教师学习如何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偏好,并掌握了使用拍照、文字记录、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将这些信息系统整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教师不仅学会了“看见过程”,也提升了“讲述过程”的专业表达能力。
发展解读:从“他评”到“自评”看见成长轨迹
持续观察建构游戏,教师们深入探究幼儿的语言表达,感知出从他评到自评的认知变化。通过深入分析表征背后的心理动因,教师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对于稳定性、结构合理性及表达完整性的关注。这一变化既源自他人评价带来的思考刺激,也得益于教师的持续引导和积极支持。
互动策略:提升师幼对话的回应与引导质量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们更加重视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在学习中,教师们反思并实践了“顺着孩子走”的回应策略,以探究性语言激发幼儿的思维与表达。通过对典型互动片段的分析,教师认识到有效的师幼对话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自我建构意识,还能引导其走向更高水平的协作与思考,真正实现“游戏—思考—成长”的教育闭环。
通过此次学习,教师们在“看见—理解—回应”三个层面上获得实质性提升。从理念渗透到实践优化,从关注行为到理解发展,教师们不仅掌握了专业观察与表征解读的策略,也更加清晰自身在幼儿发展支持中的专业角色。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儿童为中心,在游戏中读懂孩子,在实践中成就教师。